close

在討論今天的流行議題「都市腳踏車」其實不免透出一點小高傲的自信,因為對於運動型腳踏車和公路車都有些許的認識,運動型腳踏車是在三四年前樂活提出時,家裡就在熱潮之下增購了兩台美利達運動型腳踏車,而公路型腳踏車則是因為小霖的緣故,而有些許的了解。

 

腳踏車運動盛行時會在下午夥同爹迪一路從住處騎至中山大學賞賞海再騎回家中,來回大致上有25公里的距離,那是僅有和工作繁忙的爹迪一起度過的優閒時光,那時的腳踏車步道上可說車山車海,至今我們在閒暇之餘依舊會騎騎腳踏車運動,但騎單車的人數便有著明顯的差距,或許是騎單車運動熱潮已過,夜跑熱潮正興起之故。在課堂上開始討論都市腳踏車應該是怎麼樣的型態,各組的話題當然離不開輕巧、方便、多功能等,畢竟要和其他類型腳踏車有區別,就要有其獨特性和存在價值。

 

老師開始陳述,騎自行車的比率會是之後一城市都市化高低的參考之一,由於自行車可以減少城市的排碳量,便可間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在綠生活和永續發展蓬勃升起時,騎自行車代步亦可說是這時代的流行趨勢,因此可在歐美各國逐漸看見完善的自行車道和其設施,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老師所說的,在歐洲地區之所以能發展如此完善的機制,其羊毛是出在羊身上,但政府補助買自行車費用、騎自行車教學、良好自行車道等,這些全課在汽車使用者的稅上,為了降低被課增的稅,便會逕而轉向以自行車而非汽機車代步,但台灣有可能會做到嗎?

 

有在騎自行車者,我想感觸相當深,所謂的自行車道根本只是當作參考用,大眾運輸、汽機車全佔據了自行車道,有些地方甚至是沒有自行車能行駛之地,如果要在大都市上下班期間以腳踏車代步,完全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生死未卜,而在西歐所有的汽車都會優先禮讓自行車者,台灣有些車主就連行人和救護車也不肯,更何況是自行車,再者西歐目前的公司都會增設淋浴間供以自行車代步者使用,反觀台灣濕熱的天氣,公司又沒提供淋浴、盥洗設施,又有多少人願意以自行車代步呢,因此目前台灣自行車的使用,大多還是以休閒及運動為主,其實對於自行車的普及使用,我認為台灣是相當需要的,畢竟我們的腹地並不如其他國家的廣泛,而都市的排碳量又如此之驚人,如果再不好好愛惜,那這福爾摩沙又該如何讓人居住,或許短期間內台灣還沒辦法像西歐等國有著如此完善的自行車環境,但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漸升起,希冀在未來的某年,台灣亦能提供出如此良好的設施及環境,不未追隨流行,而為自身的生活品質,開始多多騎自行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